文字:赵二保 王雅楠 李丹阳 彭源芳 吴晶
图片:罗阳阳 赵二保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惹巴拉小分队成员合影
7月13日至16日,由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组成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惹巴拉小分队”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山县惹巴拉,开展为期4天的筑梦调研活动,助力古村落振兴。
老前辈彭心宽(左一)为队员讲述红色故事
13日上午,惹巴拉小分队一行在指导老师严茅、刘浩,以及村支部书记向福孝的带领下,前往老前辈彭心宽家里,听他讲述红军战士向玉成生前在部队的英勇事迹,以及解放后为当地建设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家从故事中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志士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的艰辛,并纷纷表示,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代娥(左四)与队员合影
下午,小分队一行前往土家织锦国家级传承人刘代娥老师的家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进行拜访学习,深入了解了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接着小分队成员积极地参与到织锦的生产中,在刘代娥老师的耐心讲解与悉心指导下,通过切身实践对土家织锦的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之后小分队成员与刘代娥老师一同探讨了土家织锦的传承与发展的有关问题,成员们并表示,未来将利用团队在环境设计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对土家织锦在村落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来传承与发展土家非遗文化。
小分队队员赵二保(前一)等正在参与劳动
14日上午,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小分队成员投入到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活动中。在阴沉闷热的天气下,队员们弯腰、低头、拔草、迈步……汗水顺着脸颊流淌,印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T恤几乎被汗水浸透,尽管期间天降阵雨,但队员们拔草的动作不曾停息。在队员们与村民的密切配合下,仅用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主干街道旁的杂草清理任务。
队员正在体验建筑施工
下午,小分队成员们劳动的热情依然高涨,随即参与到土家吊脚楼建筑的施工体验中。通过施工现场师傅的指导与讲解,队员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建筑建造流程、整体构造结构、榫卯结构等的认识,实现了由书本向实操的迈步与转化,为队员们在今后的学术研究方面起到良好的实践支撑。
队员们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15日上午,小分队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采访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村民对惹巴拉当前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规划方向的期望与建议,并为他们讲解连片发展规划的内涵与前景,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添信心。
队员们与捞车村党支部书记向福孝(左二)进行交谈
小分队负责人李丹阳(左一)与六合村干部魏开政(左二)及六合乡居负责人白群(左三)进行访谈交流
下午,小分队成员先后到访捞车村及六合村支部,与捞车村支部书记向福孝、六合村干部魏开政及六合乡居负责人白群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当地近几年改善前后,村民们外出务工、返乡就业等情况,同时与村干部就对未来乡村振兴的思考交换看法。
队员们与龙山县惹巴拉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指挥长詹文明(右二)、总经理刘春红(右一)等进行交谈
16日,惹巴拉小分队与龙山县惹巴拉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指挥长詹文明、总经理刘春红等就惹巴拉古村落连片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挂牌仪式
惹巴拉小分队还与该公司举行了“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挂牌仪式,小分队一行与龙山县惹巴拉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惹巴拉小分队诞生于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于2018年成立“茅顿空间工作室”。团队以“立足湘西,服务武陵”为使命,以“优质设计,根植本地,服务本地”为根本,让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让设计留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推荐阅读:旗龙网